什麽是欺淩?
欺淩是一種人際關係問題,它需要關係解决方案。
欺淩是一種經常重複發生的惡劣行爲。帶有目的性。欺淩他人的人想要傷害他人,比被欺淩的人擁有更强大的力量。可能更年長、塊頭更大、更受歡迎或者更强壯。有時候,一群孩子會積聚起來去欺淩另外一個孩子。
欺淩的類型有多種:
身體欺淩
- 推搡、拳打或脚踢他人
 - 向他人投擲物品
 - 拿走或損壞他人的物品
 
言語欺淩

- 取笑他人
 - 用惡意的綽號稱呼別人
 - 惡意戲弄別人
 - 威脅傷害他人
 
社交欺淩
- 散播謠言
 - 破壞友誼
 - 故意忽視他人
 - 告訴他人不要跟某人做朋友
 
網絡欺淩
- 未經許可便拍攝他人照片幷傳播至互聯網
 - 發送惡意的及時信息、電子郵件和文本信息
 - 在社交網絡站點發布惡意信息
 -  創建網站取笑他人
 
種族/民族欺淩
- 因爲他人種族或民族背景而惡劣對待他人
 - 對某種文化背景惡語相向
 - 稱呼別人帶有種族歧視的綽號
 - 談論帶有種族歧視的笑話
 
性別欺淩
- 因爲他人性別而忽視、惡劣對待他人或讓他人覺得不舒服
 - 發表性別歧視言論
 - 在性方面欺淩他人,摸、掐或抓住他人
 - 粗俗地評論他人的性行爲
 - 散布性謠言
 - 因他人性取向用惡意的綽號稱呼他人
 
欺淩的迹象和症狀
被欺淩的孩子經常在行爲和/或情感上有所改變:
- 不願去上學
 - 不願參加課外活動
 - 焦慮、恐懼、過度反應
 - 喪失自信心
 - 威脅傷害自己或他人
 - 對上學興趣减少,校內表現變差
 - 丟失物品,索要金錢,放學後喊餓
 - 出現傷痕、淤青,衣服或物品被損壞
 - 不高興、易發怒,對活動不感興趣
 - 頭疼、肚子疼
 - 入睡困難、做噩夢、尿床
 
欺淩他人的孩子可能表現出主動利用力量的迹象:
- 不在乎他人感受
 - 認識不到他/她的行爲對別人的影響
 - 對兄弟姐妹、父母、老師、朋友、動物表現出攻擊性
 - 霸道、喜歡操縱他人、我行我素
 - 擁有不明來歷的物品和/或額外的金錢
 - 對私人物品、活動和去向遮遮掩掩
 - 對侵犯他人持肯定態度
 - 易受挫折、易發怒
 
病因和危險因素
被欺淩的孩子
被欺淩的孩子可能很少有朋友,有時候父母對他們保護過度或管束較嚴。被不斷欺淩的孩子可能受這種受侮辱的關係所困擾,他們需要幫助來改變這種力量差距,這樣他們才安全。
欺淩他人的孩子
欺負他人的孩子經常在靠近他們的人身上體驗自己的力量和攻擊性,他們學著利用力量和攻擊性來控制他人。這些孩子可能有下列共同之處:
- 父母可能經常通過喊叫、擊打或拒絕孩子來顯示力量和攻擊性
 - 父母雙方可能互相顯示力量和攻擊性
 - 兄弟姐妹可能在家中欺淩孩子
 - 孩子可能有習慣欺淩他人、比較好鬥的朋友
 - 孩子面對對抗來同齡人的壓力時有困難
 - 老師和教練可能經常通過喊叫、排斥或拒絕孩子來顯示力量和攻擊性
 
預防欺淩
 

幫助被欺淩的孩子的方法
鼓勵被欺淩的孩子反映欺淩行爲。大人必須表現出他們想知道孩子的各種經歷,而阻止孩子被欺淩是大人的職責。
保護被欺淩的孩子不被欺淩他人的孩子以及支持和參與欺淩行爲的同齡人的傷害。
告訴孩子怎樣預測何時會面臨欺淩行爲,然後孩子可以通過反復操練來解决和避免這種行爲。應該給孩子提供交新朋友的機會,一個朋友對孩子來說非常有幫助。
被欺淩的孩子需要父母、老師、生活中其他的大人和同齡人的支持。
幫助欺淩他人的孩子的方法
欺淩他人的孩子需要學習:
- 用正確的方式使用自己的力量
 - 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
 - 問題出現時保持鎮靜
 - 考慮他人的感受
 - 牢記他人對自己的期望
 
孩子需要從父母、老師和生活中其他的大人那裏獲得持續的信息反饋和支持性的干預。
幫助觀望欺淩行爲的孩子的方法
看到欺淩行爲却不干預、不報告的孩子可能沒有認識到他們扮演了加劇這種行爲的角色。應該教導孩子在看見欺淩行爲的時候去干預是安全的,鼓勵孩子向信任的大人報告所有看到的欺淩事件。
被欺淩或者看見欺淩行爲的時候應該怎麽做?

這裏有一些提示,你可以告訴孩子。
被欺淩的時候怎麽做:
- 告訴父母
 - 告訴學校裏的成年人
 - 要堅强:勇敢面對欺淩他人的學生,告訴對方這樣做不公平,必須停止這種行爲
 -  不要攻擊:不要還擊,這樣會讓欺淩行爲變得更嚴重。回擊的孩子容易遭受持續時間更久、更嚴重的欺淩
 
看見欺淩行爲時怎麽做:
- 告訴父母
 - 告訴學校裏的成年人
 - 幫助被欺淩的學生
 - 找人幫忙來阻止欺淩
 - 如果感覺安全,勇敢面對欺淩他人的學生,告訴這個學生停止這種行爲
 
要點
- 欺淩是孩子處理相互關係時出現的問題,支持所有捲入欺淩的孩子學習怎樣擁有積極的關係
 - 欺淩他人的孩子學著利用力量和攻擊性來控制他人
 - 看到欺淩却不報告的孩子可能沒有認識到他們加劇了這種行爲
 - 大人應該鼓勵被欺淩的孩子和看見欺淩的孩子報告這種行爲
 - 被欺淩的孩子應該表現得堅强,告訴對方必須停止這種行爲。他們不應該回擊,因爲這樣可能導致更嚴重的欺淩
 - 所有相關的大人應該對孩子的安全負責,捲入欺淩的孩子,無論是哪一方,都不安全。助孩子學會如何用積極的技巧來建立健康的關係
 
